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老年人群体进入互联网。一些不法分子趁机以互联网为媒介对老年人进行婚恋诈骗,婚恋诈骗有哪些典型种类?婚恋诈骗应当如何识别?遭遇老年婚恋诈骗后应如何救济?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。
一、典型诈骗方式
征婚相亲型诈骗
案例:
邓大爷独居多年,有寻找养老伴侣的想法。前不久,看到征婚广告,便联系网上的“婚介公司”。电话中,对方承诺一定帮邓大爷介绍满意的老伴,并约好相亲。
3天后,在“婚介公司”办公室,邓大爷给了红娘和“对象5800元现金和16斤腊肉,与”对象”聊了几分钟后,“对象”表示对邓大爷非常满意,让他先回家,后面会继续联系。回家后,邓大爷却一直联系不上婚介公司介绍的“对象及其“婚介公司”,遂报警求助。
经专案组查明,该”婚介公司”是一个诈骗团伙,2021年12月以来,该团伙实施婚介诈骗85人,受骗人多为独居老人。查清该团伙犯罪事实后,专案组一举打掉该养老婚介诈骗团伙,抓获犯罪嫌疑人30人,查扣诈骗资金46万元。
借款型诈骗
案例:
老吴在网上婚恋平台上邂逅了自称李某的女人,她的年龄和气质都很符合老吴的胃口,经过两个月后,两个人的感情迅速升温,以男女朋友相称,老吴深陷其中。
在两个月后的一天,李某以父母生病做手术向老吴借款10万元,为不让老吴产生怀疑,李某还通过手机给老吴看自己的身份证,说以后不还可以拿这个信息去告自己。老吴便将10万元账款打到对方帐号上。然而,在老吴打款几天后,李某便拉黑了老吴,老吴遂知被骗,于是向警方报案。
后来,警方经侦查破获了此起系列婚恋诈骗案,老吴的“女朋友”李某实际上是一名19岁的男青年
聘礼型诈骗
案例一:构成诈骗罪的聘礼型诈骗
杨大爷通过微信“摇一摇”搜索到一名网友。对方性别备注为女性,头像是一张美女图片,对方自称小高,看起来知性温婉,杨大爷顿生好感,二人互加好友。
经过一段时间,两人感情迅速升温。在经过几次线下见面后,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,不久小高提出结婚,并提出所要彩礼20000元,称彩礼到位后便可办理结婚证等手续。杨大爷信以为真,向小高支付了彩礼钱。然而之后杨大爷就再也无法联系上小高,杨大爷遂知被骗,于是报警。
经查,小高等人组成的诈骗团伙同时与多个单身老年人进行交往,骗取财物和聘礼,当地检察院
已经以诈骗罪对其提起公诉。
案例二:不构成诈骗罪的聘礼型诈骗:
老王在某相亲平台上结识了女子李某,双方一见如故,确立恋爱关系后打算结婚。李某向老王索要彩礼45万元,并称支付彩礼后便可以办理结婚登记等手续,老王欣然向李某支付了彩礼。支付彩礼后,两人共同生活一段时间,双方因为家庭子女等原因产生矛盾,最终分手,未办理假结婚登记手续,随后李某拉黑了老王,双方失去联系。
老王认为自己被骗,遂向公安机关报案,当地公安机关经过调查,认为李某行为不够称诈骗,遂不予立案。老王在身边人的提醒下,向法院对李某提起了诉讼,要求其返还45万元彩礼。
法院认为老王向李某支付的45万元系以双方能够缔结婚姻为目的,具备彩礼的性质。双方虽然共同生活,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,故李某主张返还彩礼,符合法律规定,应予支持。最终,老王要回了自己的45万元。
二、预防手段
线下接触
老年婚恋诈骗的诈骗分子往往愿意采用线上方式与老年人接触,因为线上接触成本较低,且对于警方的调查抓捕难度较大。老年人通过线上方式交往对象时,应尽量增加线下接触,通过多次线下接触后再进行是否进一步发展关系的决定。
谨慎金钱请求
老年婚恋诈骗的诈骗分子目的大多是老年人的钱财。若另一方在交往时间很短时做出金钱请求,应谨慎处理;若对方做出借款、彩礼等金钱请求,应采取书面、线下方式进行,并留下必要证据,不要轻信恋爱对方的口头承诺。
坚持双方平等原则
正常的老年婚恋双方应当是平等的,若存在一下不对等情况,可能是遭遇到了婚恋诈骗:
(1)身份信息告知不对等:若一方告知了另一方自己详细的身份信息,亲友关系,并通过一定行为已经予以核实,另一方却迟迟不肯透露相关信息,可能存在诈骗情况
(2)付出金钱严重不对等:一方在婚恋中付出大量金钱,另一方未付出金钱或者因为婚恋取得了大量收益,可能存在诈骗情形
(3)付出时间精力不对等:大多数婚恋诈骗是“一对多”形式,即一个人同时与多人交往并进行诈骗,若一方付出大量时间精力,另一方始终处于“爱搭不理”的状态,或者只有一方提出金钱、结婚登记等关键信息时另一方才体现出热情时,可能存在诈骗情形。
刑事救济手段
1.立即拨打报警电话,并如实告知警察对方的一囊卡号、电话等与案件有关的信息。(注意:现在骗子与警方对抗,会尽可能将资金快速转移到下级卡。再经过多层转账后体现。因此报警速度一定要快,如果资金已经转出或取现,资金追回的可能性就很小了)
2.协助司法机关调查,保存聊天记录、转账记录等重要证据,如实向司法机关说明案件情况
3.积极参与案件侦查,可以请求调取案件卷宗,主动向司法机关提供卷宗未涉及到的新证据,配合司法机关工作。
民事救济手段
在部分老年婚恋诈骗的案件中,尤其是在部分征婚相亲型诈骗和聘礼型诈骗事件中,存在着所谓“诈骗者”的行为不满足诈骗构成要件,公安机关无法立案,但是老年人的财产实际上遭受了非正当的损失的情况。
此时,可以寻求以民事途径填补损失。可以请律师或者法律援助,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回财产。
注意存在诉讼时效问题,受损害老年人应当在三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。
自力救济手段
1.可以主动联系相关涉案人员,与其沟通磋商,告诫其法律后果,挽回损失